奏响百年颂歌 激荡三湘四水
为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湖南省文联联合省演艺集团共同推出了一部大型交响音诗《三湘四水》。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力邀湘籍著名词作家瞿琮老师担任编剧和作词,由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邓东源作曲。值此盛典之际,该作品将于本月25日晚在湖南大剧院首演。
这部交响音诗共分为四个部分,历时三年多的创作、修改和打磨。其中,“序——三湘四水”以古琴曲《潇湘水云》的音乐素材作为整部交响的序曲,引领观众进入湖湘大地的千年历史长河。
上篇“三湘赋”,包括《八角花》、《王船山》、《洞庭天下水》、《湖南妹子》和《我有一个梦》五个节目。其中,《八角花》用江永原生态无调性古老女书瑶歌,融合唐宋宫廷古乐,展现神秘而耐听的旋律。而《王船山》则采用南岳寺庙独特的佛道两教汇合音乐素材,厚重且感染力强。
下篇“四水谣”,包括《雪峰山,英雄的山》、《边城花垣谣》、《崀山情歌》、《妈妈的花》和《致湘江》五个作品。其中,《雪峰山,英雄的山》以多声部无伴奏侗歌引出气势磅礴的英雄曲,讲述抗日战争在雪峰山下取得伟大胜利的英勇故事。
尾声“湖湘儿女颂党恩”,表达湖湘儿女永远铭记党的恩情,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全篇十二部作品各具特色,音乐风格各异,既保持了湖湘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又注重时代性。通过丰富多元的音乐语言和饱满深沉的情感,全景式地折射了湖湘大地的千年底蕴和百年巨变。
这部作品将引领观众深刻感悟潇湘神韵,领悟建党百年来湖湘儿女紧跟党所走过的伟大征程和魅力湖湘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每一首歌曲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乐章都是一段历史,通过音乐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三湘四水》是一部充满艺术感染力和历史韵味的作品,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湖湘大地的美丽景色和湖湘儿女的深情厚意。这场演出必将是一场视听盛宴,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在湖南的某个夜晚,一场音乐的盛宴正在上演。舞台上,歌声飘荡,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接下来,让我来为您细细道来这场音乐的传奇。
是那位女声独唱《边城花垣谣》,仿佛用流行音乐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湖南乡村振兴的新画卷。随着音乐的节奏,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紧接着,男女情歌对唱《崀山情歌》如诗如画地展现了湖南的乡土风情。其中,葛健豪的光辉形象,如同湘籍伟大母亲,为我们生动讲述了党史的故事。
随后,女声独唱《妈妈的花》带我们走进红色湘江的情怀。这首歌不仅唱给伟人毛泽东等老一辈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抒发了红色基因在湖湘大地代代传承的情怀和决心。舞台上的歌手用歌声将我们带入那个充满热血与信仰的时代。
在尾声环节,《湖湘儿女颂党恩》用100把二胡对话交响乐,演奏出《我爱你中国》《又唱浏阳河》和《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表达了湖湘儿女永远铭记党的恩情,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这一幕令人动容,让人感受到湖湘儿女对党的深深感激和忠诚。
这场音乐会的词作者是湖南长沙的瞿琮,他是一位国家一级编剧、诗人、作家和教授。他出版的各类作品集以及长篇小说和人物传记等作品,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而他的歌词创作更是令人称赞,如《颂歌献给毛主席》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曲作者邓东源是湖南祁阳人,他是一位国家一级作曲,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他的音乐创作如《又唱浏阳河》等,都展现了其深厚的音乐才华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这场音乐会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是一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在这里,我们不仅听到了美妙的音乐,更感受到了湖南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和湖湘儿女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