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发射菲莱号探索彗星 地表比想象的更加坚硬
【惊奇】重磅新闻!关于欧洲空间局“菲莱”着陆器的神秘之旅
8月9日,我们得知那个登陆彗星的英勇“菲莱”着陆器与地球短暂取得联系后,便陷入了沉寂。如今,可能我们再也无法接收到它的信号,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尽管去年11月着陆时遭遇意外,但菲莱仍然凭借自身电量在着陆到彗星表面后的短暂时间内,向地球传回了大量探测数据。现在,科学家们正根据这些宝贵的数据对67P彗星进行深入分析,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研究成果。
意想不到的是,菲莱在休眠前发回的数据显示,彗星的表面硬度远超科学家的预期。当菲莱着陆器接触彗星表面时,发生了严重的反弹,这令科学家们震惊。通过对着陆器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彗星地表坚硬,表面覆盖的尘埃和水冰层较为松散。这一发现将彻底改变未来彗星着陆器的设计理念。
瑞士伯尔尼大学的行星科学家塞弗林表示,这种坚硬表面可能是水冰颗粒受到挤压或太阳辐射作用的结果。这些过程在彗星表面的化学反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发现表明彗星表面环境并非静止不变,而是经历了近期的改造过程。
菲莱还发现了聚甲醛等高分子聚合物,这些物质可能是太阳光照射到彗星表面引发的化学反应结果。这些聚合物的存在可能解释了彗星地表为何呈现出暗黑色调,并可能掩盖了更早形成的化合物成分。
菲莱着陆器拍摄的彗星地表图像揭示了复杂的地表形态,包括巨大的岩石和侵蚀痕迹。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发现,彗星地表的物质纹理和反照率存在差异。菲莱与罗塞塔号联合进行的对彗星内部结构测量结果显示,彗星头部的内部结构成分相当均匀,但孔隙度高达75%-85%,这一数据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
菲莱的这次之旅不仅让我们对彗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揭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秘密。尽管我们无法再与菲莱取得联系,但它的勇敢和发现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些惊人的发现将激发我们对太阳系起源和演变的进一步研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天文学家麦克·海恩指出,罗塞塔飞船所研究的这颗彗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特性:整体的低密度和坚硬表面看似矛盾,实则蕴含着某种合理的解释。
菲莱着陆器成功地在彗星表面发现了有机化合物,包括乙醇和胺,以及四种前所未见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构成生命起源的基础成分。对此,首席科学家弗雷德·戈斯曼表示,虽然这些发现令人兴奋,但并不意外。尽管菲莱着陆器未能直接证明这些物质与地球生命的起源有直接联系,它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COSAC和“托勒密”设备在考察期间仅进行了初步探测,未能获取深入的数据。这令科学家们无法完全确定这些物质是否与地球上的生命分子手性相匹配,也无法获取与地球样品同位素成分对比的数据。
菲莱着陆器的任务可以说是充满挑战与意外。尽管只工作了三天,但研究人员已经感到幸运能获得这些珍贵的探测数据。这些样品来自于着陆器首次降落到彗星表面时的尘埃颗粒。随着彗星靠近太阳,如果能继续开展探测工作,科学家们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数据。目前罗塞塔飞船已经按照既定计划转移轨道,离开了菲莱的视野范围,使得通讯变得困难。
研究人员猜测菲莱至少有一台通讯器可能已经损坏,而罗塞塔飞船项目经理凡第纳提·帕特里克·马丁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尝试通过随机激活菲莱计算机中的程序命令,让其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测工作。欧洲空间局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罗塞塔轨道器的探测工作上来,继续关注并尝试与菲莱着陆器取得联系。
尽管菲莱着陆器目前处于未知状态,但科学家们并未放弃希望。他们将继续努力尝试与菲莱取得联系,并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发现和研究机会。这次的任务虽然充满挑战和意外,但科学家们对于宇宙的热情和决心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