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在巡游中途死的 胡亥有没有对秦始皇下
历史上的胡亥,一直以残暴的形象为人所知,特别是在沙丘之谋事件中,他篡夺帝位、逼杀兄长,让人质疑其人性与动机。通过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这位二十岁时便登上皇位的年轻人,其实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可怖。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也是他最偏爱的孩子。他的天真无邪、直率和莽撞,在秦始皇的众多儿子中显得尤为突出。他对于政治并无太大兴趣,更无政治野心,而更在意与父亲的关系。他对秦始皇的崇拜和信赖,如同山一般坚定。在秦始皇突然去世的那一刻,胡亥的悲痛无以言表,他对父亲的忠诚和尊敬是毋庸置疑的。
在秦始皇病重期间,即便赵高用各种说法诱逼胡亥,他也从未有过任何对权力的贪婪之心。相反,他感到的是生命无意义,人生短暂如转瞬即逝的六马快车。他对父亲的死感到极度打击,内心的罪恶感和消极情绪加剧。即使登上了帝位,他也无法从权力中找到精神慰藉,反而更加沉沦。
胡亥始终像是一个孩子,需要一座精神大山和一种依靠。在父亲去世后,他把所有的爱和信赖都转移到了赵高身上。赵高利用他的天性弱点和信任,逐渐掌握了权力。但胡亥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人,他从未将赵高视为坏人,甚至在有人揭露赵高的真实面目时,他仍然维护赵高。他对赵高的信到了近乎哀求的程度,因为他依赖赵高的支持和帮助。
胡亥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让人不禁对历史产生感慨。他的天真无邪和直率,使他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这也揭示了一个事实:权力对人的腐蚀是巨大的,即便是那些曾经纯真无邪的人,在权力的诱惑和压力面前也可能走向堕落。胡亥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权力对于人性的考验和挑战。他的故事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奸臣赵高为了掌控胡亥,让他在秦始皇驾崩后按照他的意愿行事,接连献上几道毒鸡汤般的忠告。
赵高首先告诉胡亥,你大哥即将登基为皇,而你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未来的命运堪忧。他的话语如同一道阴霾,笼罩在胡亥的心头。
接着,赵高以天下大权为话题,向胡亥阐述存亡的关键。他说,权力在我们手中与否,决定了我们是主宰还是被人主宰。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不断敲击胡亥的内心。
为了加深胡亥的恐惧和依赖,赵高开始讲述历史上的故事。他讲述了臣子对君主的并不等同于不忠,儿子对父亲的也不等同于不孝。他先是提到夏朝和周武王的杀戮,接着又提到卫君弑父的事件。这些故事如同一剂,逐渐侵蚀胡亥的本真,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在这种持续的恐吓和忽悠下,胡亥的本性逐渐扭曲,最终导致了可怕的罪恶行为。他不仅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还间接地导致了自己的死亡和大秦的灭亡。
可悲的是,即使赵高的女婿咸阳令阎乐攻入望夷宫,逼迫胡亥自杀的时候,胡亥对赵高依旧没有怨恨。他只求能见上赵高一面,仿佛在寻求一种解脱。
讲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秦始皇真的是被胡亥毒死的吗?这个疑问对于胡亥来说,就像一个无法承受的历史玩笑。他的命运被赵高操控,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这个结局让人唏嘘不已,也让我们对赵高的奸诈和狠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