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率先修法禁食野生动物,条例修订草案现征求意见
广东率先行动,坚决禁止野生动物食用。近日,《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亮相,以立法的方式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禁止食用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内的多种陆生野生动物。这一重要举措,旨在保护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回应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迫切需求。
修订草案划定四种类型的禁食范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这一规定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保持一致,没有扩大或缩小范围。
广东的林业资源调查显示,省内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面对如此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修订草案明确了更严格的保护原则:“普遍保护、全面禁食、限制利用、严格监管”。这意味着,除了水生野生动物外,其他陆生野生动物都将受到严格保护。
对于违法食用行为,修订草案设立了严厉的处罚规定。食用者将面临2000元以上、最高达1万元的罚款。这一举措旨在遏制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势头,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修订草案并非对所有繁育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一律禁食。对于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过评估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可纳入人工繁育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这意味着部分陆生野生动物可用于药用和科研用途,但必须经过合法程序和专用标识管理。
这一修订草案的出台,体现了广东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决心和行动。在全球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背景下,广东的举措无疑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我们期待这一条例的正式实施,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公众也应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亟待更新,广东加速修订工作
广东,这个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近期急切地推动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背后原因何在?相关负责人向我们透露了关键信息。广东拥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资源,其中陆生脊椎野生动物高达900多种,占全国种数的约一成。该省的进出口贸易额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其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交易更是占据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人民有着深厚的饮食传统,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这背后更有一股难以断绝的灰色产业链在暗流涌动。近年来出现的滥食野生动物的状况亟需得到有效的监管与应对。在此背景下,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显然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保护范围过窄,大量野生动物被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这也引发了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经过深入评估后,他们认识到有必要对条例进行修订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这次修订不仅致力于完善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监管机制,更致力于从制度上弥补广东省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前期的调研反馈也表明各方对于此次修订草案持有高度的认同和期待。他们普遍认为这些规定不仅符合当前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而且体现了广东的独特特色。各方都迫切希望尽快完成审议并予以通过。这次的修订工作无疑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望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