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过方舱的中年男子“流浪”42天
求职者陈健在上海的坎坷经历
近期,上海的求职者陈健遇到了一种新的求职困境:“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这一要求,让许多和他一样的求职者倍感压力。
陈健今年二月来到上海,曾在一家电子厂工作。三月底离职后,因疫情原因被公司封控在宿舍。期间,他核酸阳性,被送往方舱医院。治愈出院后,他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了歧视,许多企业拒绝招录曾“阳过”的人员。
陈健的经历并非个例。7月11日,一篇网络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文中主人公因曾“阳过”而求职坎坷。上海市新闻发言人尹欣在发布会上对此做出回应,要求各单位不得歧视已康复的新冠阳性感染者。
在这炎热的七月,陈健在上海的求职之路充满挑战。最高温达到41℃的上海,热浪滚滚。他在街头、公园、天桥下寻找栖身之地,没有蚊香、没有充电宝,也没有洗澡的地方。他曾习惯性地打开随身携带的席子和床单,在花园中对付一晚。
陈健是陕西人,今年38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来到上海后,他通过劳务中介进入了一家电子厂。由于不适应厂里的快节奏,他提出离职。在3月中旬,疫情爆发,他所在的电子厂及宿舍被封闭。每天进行核酸检测的他,最终不幸“阳了”,并被送往方舱医院。
从方舱医院回来后,陈健的求职之路变得异常艰难。不少企业在招聘时拒绝招录曾“阳过”的人员。他尝试隐瞒自己的经历,但往往被要求提供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而露馅。他曾因不符合条件而被拒录多次,心生绝望。
连续找了好几天工作的陈健,因不符合同一条件而被拒录。他的心里直打鼓,甚至开始愤怒。在收到贷款逾期通知的那个晚上,他绝望地躲进公园的一座亭子,通过大V博主发布了自己的求职遭遇,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在求职过程中,陈健遇到了许多和他有相同遭遇的人。他们在火车站、公园里过夜,生活艰难。陈健也遇到了一个老乡,两天只吃了一顿饭。这些经历让陈健感到闹心,但他仍然坚持寻找工作。
随着上海防控形势的稳定向好,不少企业开始放开限制。陈健仍在寻找合适的工作,他希望能找到一种工资日结的工作。他说:“我也不是说挑肥拣瘦,快递员的工作我也去看过了。”目前,他仍在上海坚持寻找工作机会,同时也在考虑是否要回老家。他的经历让人深感同情,希望他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重新融入生活的正轨。在无数个以天空为幕的夜晚,陈健常常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是选择离开,还是留在原地?这个困扰他心灵的谜题像一团迷雾般萦绕在他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似乎正在逐渐好转。
陈健最近透露,与前段时间相比,目前的情况已经稍微好转。他勇敢地踏上了求职之路,先后走访了几家用人单位,幸运的是,他们并没有要求他展示随申办。这个积极的转变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7月12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了社会:那位曾在《我躲在上海虹桥的卫生间,不知道去哪》一文中讲述自己困境的主人公已经找到了工作。这个消息激励了陈健,他在得知此消息后的当晚联系了两个曾与他一同经历流浪的朋友,得知他们也都已成功找到了工作。其中一个朋友甚至在短短一周内就获得了一份保安的工作。
上海市对此高度重视,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市新闻发言人尹欣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帮助那些在求职路上艰难前行的人们尽快找到他们心仪的工作。我们衷心期望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安心、踏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陈健没有犹豫太久。他深知自己必须坚定前行,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7月13日,他迎着清晨的朝霞,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整理好的铺盖,再次踏上了求职之路。他的步履虽然坚定,但心中依然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