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怎么读?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关于“遽”这个字,它究竟念什么呢?答案是:“遽”读作jù。
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它是一个名词,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是快车或快马送信。突然,传也。比如,在《周礼》中有这样的记载:“掌邦国传奇的小事”。“遽”也可以指代驿使、驿车以及驿站车马和储存的粮食等。
“遽”也是形容词,表示惊慌、匆忙等。在《世说新语》中,有“远近久承公名,使得如此猛烈,不敢移公”的描述,其中的“遽”就表达了急忙、匆忙的意思。而在《柳宗元《童区寄传》中,“遽别”表示快速分离。
“遽”还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立刻、马上。如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北也不敢遽轻我国。”这句话中的“遽”就表示立即、马上。“遽”还可以表示恐惧、恐慌的情绪,如“遽色”指的就是惊慌的神色。
“遽”这个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在古汉语中,它可以表示快车快马送信、驿使驿车、惊慌匆忙等意义。“遽”还可以组成许多词组,如“遽然”、“遽尔”等,都有着突然、快速的含义。对于学习和研究古汉语的人来说,了解“遽”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喜欢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掌握这个字也能为写作增添更多的表现力。无论是传达紧急情报,还是描绘人物惊慌失措的情景,都可以运用这个字来丰富文本的意境和内涵。《礼记》中的玉藻——驿卒与遽字之谜
在古老的文献《礼记》的玉藻篇章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词汇“驿卒”。驿卒,是古代传达命令的人,他们是信息在广阔领土上传达的枢纽。与之相关的还有“突驿”、“突传”与“突委会”,这些都是关于驿站、驿马及储存粮食的古老词汇。这些词汇背后隐藏着古代中国交通与通讯的丰富历史。
今天,有一个乡名便是在河北省元氏县的附近,似乎仍在延续着过去驿站的历史脉络。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字常常与我们古代历史时息息相关,那就是——“遽”。
遽,这个字如何读呢?答案是jù。在古老的汉语里,遽字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遽字表达急迫、仓猝的意思。它如同时间的迅疾之风,带来了消息与指令。它也代表着恐惧、恐慌的情绪,可能是因为消息的重要性让人心生紧张。在古代语境中,遽更是报快马或驿车的代名词,是信息快速传递的载体。“遂、就”的含义也隐含着遽字迅速达成某件事情的意味。
当我们遽字时,不禁会好奇它能和哪些词语组合,形成怎样的意义呢?
惶遽,意味着惊慌失措,是一种极度不安的状态。急遽则代表急速,如同遽字本身的含义一样迅速而急切。遽然表示突然,形容事情发生的猝不及防。匆遽则带有一种匆忙、急匆匆的意味。而遽容则是指恐惧的表情,是内心恐慌的外在表现。
每一个词语背后,都隐藏着遽字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当我们提及遽字时,不仅是在一个字的读音与意义,更是在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们了解了《礼记》中的玉藻与遽字的关联,也深入了遽字的多种含义及组词。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请确保转载时注明出处,让我们共同传承与这份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