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拍马屁冷知识:马屁分10个等级,看到第
第一级:恰如其分的赞美
南朝梁武帝一日游山逛水,兴致盎然。当众人泛舟烟雨朦胧的湖上,一位大臣由衷赞叹烟波浩渺,犹如帝子降兮北渚。这赞美之中却隐含巧妙。梁武帝虽独眼,但大臣的言辞并未直接提及,而是借屈原之句目眇眇兮愁予来暗示。这种马屁功夫,既显真诚,又不失婉转,堪称妙绝。
第二级:润物细无声的马屁艺术
《道德经》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恰如领导的话语,深意悠长,不露痕迹。对领导的话,不仅要执行,更要在执行中深刻领会其深意。高明的马屁,既让人舒坦至极,又不易被察觉,如同王熙凤的言谈举止,看似自然流畅,实则处处为领导考虑,这种马屁艺术堪称一绝。
第三级:跌宕起伏的拍马技巧
安禄山的马屁功夫可谓独具匠心。面对唐玄宗的怒斥,他不仅能巧妙应对,还使得太子的话题成为话题焦点。这种先抑后扬的技巧,让被拍者经历一紧一松的情感波动,令人印象深刻。安禄山的马屁不仅未被治罪,还受到玄宗的恩宠,可见其拍马技巧之高超。
第四级:独具匠心的反应力
第30代天师张继先在面对宋徽宗的问答时,反应灵敏,机智过人。这种马屁功夫不仅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更展现了他对皇权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这种层次的马屁功夫,可谓独具匠心。
第五级:炉火纯青的拍马境界
乾隆五十大寿之际,百官献上的寿礼无不出奇制胜。纪晓岚呈上的对联堪称拍马屁的巅峰之作。上联描绘清朝版图之广,下联巧妙结合乾隆的寿辰,寓意万寿无疆。这一副对联虽极尽赞扬,却毫无掩饰,拍马屁的功夫可谓炉火纯青。这种文艺界的模范拍马方式,真正展现了有才华之人马屁也能拍的新颖脱俗。
第六级:八面玲珑的马屁艺术巅峰
第七级:云雨手到擒来
康熙询问兵部尚书明珠对某事的看法,明珠深知此事重大,犹豫不决。他思前想后,难以定夺。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忽然心生一计,所有的顾虑烟消云散。原来他意识到,皇上的智慧和决策无与伦比,满朝文武所想的策略,早已被皇上预料到。只需听从皇上的指示,依计行事,必然大吉大利。韦小宝听闻此言,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朝中文武,无人能出其右。
第八级:登堂入室之巧
解缙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喜爱。一次,皇帝以后宫妃子产子为题考验解缙。解缙巧妙应对,将马屁拍得风雅流畅。比如当皇帝说孩子是金龙降世时,他赞美这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当皇帝说孩子夭折时,他说这是人间难以留住的仙女;当皇帝说孩子被丢入金水河时,他则说孩子翻身跳入了水晶宫。解缙的拍马屁技巧可谓登峰造极,将赞美之词化为艺术品。
第九级:润物无声的春雨
诸葛恪面对孙权的问题——其父诸葛瑾与叔叔诸葛亮谁更出色——机智回答:“我爸。”孙权不解,诸葛恪解释道:“因为我爸知道应该跟随谁。”这回答看似简单,实则巧妙至极。诸葛恪不仅展现了聪明才智,更在不经意间拍了一记高级马屁。他没有直接赞美孙权或诸葛家族任何人,却通过巧妙的回答给予了对方最大的肯定。这种马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十级:返璞归真的高手
清代才子袁枚赴任前,向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他准备了什么,袁枚坦言只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不悦,认为应勤政务实。然而袁枚巧妙转化话题,称赞尹文端不喜欢戴高帽子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一记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尹文端可能并未意识到袁枚在拍马屁,却已深受其影响。袁枚的马屁技巧可谓返璞归真,达到了最高境界。
拍马屁这一行为起源于元朝,当时人们牵马相遇时会拍拍对方的马屁股,以表示赞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为逐渐演变为纯粹的谄媚和奉承。以上所列的拍马屁的冷知识及其分级,展示了人们为了讨好他人而施展的各种技巧。这些故事不仅有趣,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和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