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长孙皇后到底有多受宠?一生经历如何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一段流传千年的深情故事
在众多的历史传说中,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被誉为一对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他们的爱情故事,如同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这段流传千年的深情。
长孙皇后,名门之后,其父长孙晟有着一箭双雕的美誉。她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聪明才智、贤良淑德,深受家人喜爱。在她的伯父长孙炽的劝说下,长孙晟决定与李世民定下婚约。在她十三岁那年,她嫁给了李世民,从此开始了他们一生的相伴。
婚后不久,天下大乱,李渊父子举兵起义。长孙皇后与李世民共同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岁月,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在这段艰难的时期,他们彼此安慰、相互激励,关系日渐融洽。他们的感情如同磐石,经受住了时间和生活的考验。
随着李渊建立唐朝,李世民成为秦王妃。长孙皇后一边牵挂丈夫,一面积极维护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关系,为其免除后顾之忧。在储君之争中,长孙皇后出力甚巨,她竭尽全力弥补李世民与李渊之间的关系。无论兄弟之间如何决裂,长孙皇后始终坚定地支持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的关键时刻,她更是站在了李世民的身边,共同度过难关。
成为皇后之后的长孙皇后以身作则限制势力参与朝政的行为间接开启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除此之外她还经常使用自己的方式来护慰朝廷贤良魏征等人均受其恩惠可以说贞观盛世也有着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所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仅三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华的长孙皇后便与世长辞了她的离世对李世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对她的思念无以复加甚至多次在朝会上表达对她的思念之情。从长孙皇后病逝一直到唐太宗自己病逝他对于长孙皇后的追思可以说一直从未停止。无论是复谥号还是修建层观眺望昭陵亦或是回诏倾诉心绪恍惚的悲苦情境都体现了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直至自己生命的终点。他们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历史的佳话展现了真正的患难与共的深情厚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因痛失妻子长孙皇后,怀着深深的哀痛,踏上寻找道林的旅程,并帮助一些人出家,为他们祈福。他在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慰,同时也希望能为长孙皇后积累福祉。
到了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又将长孙皇后的神位供奉在太庙,让她与祖考们一同享受天子的七庙乐。他以此表达对长孙皇后深深的怀念与尊敬,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家族传统的重视与尊崇。
在随后的几年里,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纪念活动愈加隆重。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他请高僧宣为长孙皇后诵读供养经;十六年(公元642年),他又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塑造原始天尊像;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他更是支持建造大慈恩寺以纪念长孙皇后,并命令苏方士为长孙皇后制作《妙法莲花经》以祈福。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大型的纪念活动上,更体现在他对待其亲属的态度上。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得到了唐太宗的无尽恩宠。而对于促成自己与长孙皇后相遇的高士廉,唐太宗更是感激不尽。在高士廉病逝后,他不顾病体和大臣的劝谏,亲自前去临丧,表达他的哀思。
长孙皇后的族子长孙祥,因其与长孙皇后的关联,在唐朝得以为官,甚至升至尚书的高度。即使长孙敞因受贿被免官,唐太宗也重新起复他,甚至升任宗正卿。而对于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尽管他曾参与谋反,但唐太宗仍免去了他的死罪,甚至最终官拜封公。
这些举动无不体现出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深深感情,以及对她的亲属的深厚恩泽。他的这些举动,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君主对家族、对部下的宽容与厚爱。这种情感深厚的君主,实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