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魏庄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在2018年秋季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中,桐城市魏庄遗址因配合引江济淮工程而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文物调查。魏庄遗址位于桐城市北部孔城镇晴岚村魏庄自然村,其周边呈现冲积台地的地貌特征,北侧有低矮的山丘环绕,孔城河静静流淌在其南侧。
在随后的2019年春,一支由中国人民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城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魏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不仅揭示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也获得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整个发掘区域分为三个部分,共发现46处遗迹,包括灰坑、墓葬、路址、房址、灶址和灰沟等。其中,I发掘区位于中央,面积550平方米,发现了包括墓葬、房址在内的多种遗迹;II发掘区则未发现明显遗迹;III发掘区则发现了少量灰坑。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墓葬,8座墓葬集中发现于I发掘区东侧。这些墓葬较浅,除一座为东西走向外,其余均沿西北-东南方向走向。墓内虽已难以见到人骨痕迹,但随葬品丰富,包括陶器、石器以及多件玉器。
其中,M1墓位于T104南部,呈现长方形,方向稍偏北。墓内出土了陶壶、陶碗、陶纺轮等陶器,以及石钺等石器。M8则是较为特殊的一座墓葬,墓口南北长约238厘米,东西宽约86厘米。墓内还开设了一个壁龛,出土了陶罐和陶片。
除此之外,商周时期的房址F1也在I发掘区被发现。这座房址由踩踏面和柱洞组成,踩踏面平均厚达15厘米。灶址则位于踩踏面东侧中部,是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坑。这座房址显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还有一座唐代墓葬M8也被发现,墓内有人骨残迹和棺板残迹,并出土了瓷器、铁器等随葬品。
魏庄遗址的初步推断为一个新石器时代的生活聚落遗址,包括明显的生活区和墓葬区。该遗址地处凌家滩遗址和薛家岗遗址之间,其文化面貌与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出土的玉璜、石锛等文物与凌家滩遗址的文物在形制、工艺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魏庄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还采用了先进的RTK测绘设备和电脑软件来记录和分析遗物和遗迹的位置和形态。这不仅为后续的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生活提供了直观的线索。这些生动丰富的发现使得魏庄遗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窗口,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生活面貌。在安徽桐城的魏庄,一项重大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这一遗址揭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宝贵记忆,为考古学家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带来了无尽的研究与的乐趣。
借助MATLAB这一强大的数学计算软件,我们得以将遗迹的特征点有序地连接起来。通过这种数字化的处理方式,考古队员们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遗迹的相对年代以及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这些有序的特征点就像时间的碎片,串联起古代文明的脉络,让历史的脉络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随着采集工作的深入进行,数字化的手段对于还原发掘区域的原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我们能够更为准确地揭示遗址的文化特征,为历史研究者提供更为坚实的依据和明确的方向。现在,这项重要的整理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这一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不仅是安徽桐城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它见证了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的历程,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在魏庄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每一次发现都令人兴奋,每一层土壤都隐藏着历史的秘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到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奇技网将持续关注这一遗址的发掘与整理工作,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们的频道!让我们一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共同揭开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