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好评返现”问题为何治理难?
新华社杭州报道,题:电商领域的“好评返现”现象:为何治理显难?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电商信用评价体系的真实性日益受到关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禁止德国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取返现、红包等方式诱导用户作出指定评价。这一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实践中,“好评返现”已成为一些电商的惯用手段。商家通过附赠小额现金红包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进行好评。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商家对流量和排名的追求。大量的带图优质评价能加强用户信任感,提高下单转化率。商家获得的好评数越多,在平台上的曝光率就越高,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好评返现”现象的治理却显得颇为困难。尽管法律法规、平台规范都在对此进行约束,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商家和消费者对“好评返现”的违法性、危害性认识不够是主要问题之一。许多商家甚至认为“”“刷流量”是经营的必要手段,而消费者也往往被红包等小恩小惠所诱惑,忽视了评价的公正性。
“好评返现”现象之所以难以根治,还在于法律规范执行力度不足、违法违规行为“本小利大”。法律规范的落地实施是一大难题。平台方的监管手段大多能被轻易绕过,监管部门也面临着取证难、监管资源有限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了治理升级的建议。要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让广大商家和消费者明晰“好评返现”行为的违法属性。平台应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和商品排名规则,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打击虚假交易和评价。对于违法行为,应依法严厉处罚,以儆效尤。
电商信用评价体系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机制。只有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物,促进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好评返现”这种破坏电商信用评价体系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打击。也需要广大商家、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网络购物环境。
平台方也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力度,确保网络购物环境的健康有序。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治理“好评返现”现象,维护电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今日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中,我们不仅需要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更需要真实的信用评价。对此,我们鼓励消费者坚决抵制小利诱惑,守护信用评价的真实面纱。我们也呼吁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联手,共同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
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时,信用评价成为了他们重要的参考依据。真实的评价能反映商家的服务水平,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消费者应坚定拒绝任何形式的“好评返现”等小利诱惑,维护评价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针对此现象,监管部门可考虑联合行业协会,积极采取行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好评突出店”的线上店铺试购、线下店铺体验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商品和服务,还能对商家的信用评价有更直观的了解。这样的活动也是对商家的一种监督,对发现存在“好评返现”问题且拒不整改的店铺,应该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打击。
在打击过程中,我们应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虚假宣传或欺骗消费者都是不可接受的。商家应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好评,而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虚假的信誉。
我们还应该加强消费者教育,让消费者明白真实的信用评价的重要性,并学会识别虚假的评价。鼓励消费者积极反馈他们的消费体验,帮助其他消费者做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我们呼吁消费者、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维护信用评价的真实性,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让我们共同抵制小利诱惑,坚守真实评价的原则,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消费环境。